關(guān)于"寬容與原則"對話的沉思 劉修銀
關(guān)于"寬容與原則"對話的沉思
一天乘火車到南京,座在我對面的是一老一少,老的手拿報紙邊看邊說,年輕的正在翻閱 <<紅樓夢>>,他倆關(guān)于寬容與原則的對話,使我產(chǎn)生了興趣.
年輕的說:您看薛寶釵多會做人 ,對什么人什么事都能寬容以待,誰都不得罪,處處當好人,哪向您一個小小的安全員,都快退休的人了,還不知道事故圓滑,只知道得罪人.;老的表情嚴肅地說:你根本不理解什么是寬容,象薛寶釵那種誰也不罪的處事哲學,依我看是一種是非不分,不敢堅持原則的事故,圓滑,虛偽的表現(xiàn),你瞧,這報紙上登的這條安全事故,就是不敢管,怕得罪人造成的惡果.
我好奇的湊過去看報刊上的文章,報道的是某石料廠因違章爆破,造成人員傷亡的一則新聞消息.當對話出現(xiàn)爭執(zhí)時,年老的讓我談?wù)効捶?,以證實他講的觀點是正確的,于是我不加思索地說;寬容決不是你講的事故,圓滑,縱容.......;此時,那位年輕的便感到有點孤立,沉默不語了.通過談話交流,我方知曉他們是父子倆.
雖然那次南京之行 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但那一老一少關(guān)于寬容與原則的對話,總是在我的腦海里盤旋,縈繞在耳際,每每回想起來,心靈上總是受到一次次震撼,引發(fā)起一陣陣深思.
在中華明族歷史長河里,寬容作為一種美德被世人廣泛傳送.
"管鮑之交"的歷史典故,之所以被人們廣泛流傳,就是因為鮑叔牙以寬容的氣度和全局的眼光,力薦曾與齊桓公為敵的管仲為相,在管鮑二人的全力協(xié)助下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yè),管仲也成為歷史上的一代名相。藺相如以國事為重,不搞”內(nèi)耗“,寬容廉頗。因而“將相和“的故事,至今還能打動讀者的心。
由此可見,寬容能使人博大恢宏,心胸豁達,廣識精誠,胸襟開闊,而偏狹,氣短,浮躁,窄知,粗偽都是缺乏寬容胸懷的表現(xiàn)。但寬容絕不是無原則的,也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不得罪人,當老好人“的那種事故,圓滑,縱容的處世哲學,為人之道。”寬容“一旦喪失了原則性,就不可避免的導(dǎo)致是非不清,黑白顛倒,好壞不分,忠奸不辯的現(xiàn)象,其結(jié)果不是”與己無關(guān)“,而是攸關(guān)國家前途和個人安危。秦二世胡亥寬容宦官趙高”指鹿為馬“,結(jié)果導(dǎo)致國破家亡,身敗名裂;唐明皇李隆基縱容奸相李林莆,楊國忠,最后釀成”安史之亂“,從此大唐王朝由盛世轉(zhuǎn)向衰弊,”一曲長恨歌“,向后人傾訴著不盡的怨恨。這些無疑是給當“老好人”的好好先生們的深刻警示,歷史的教訓(xùn)我們必須牢牢記取。
大家熟悉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就充分顯示了寬容的原則性,馬謖雖是諸葛亮的一名愛將,但違反軍法,使他無法寬容,仍然揮淚斬了愛將,這使得軍令更加嚴明;朱元璋對三女兒安慶公主的丈夫歐陽倫,觸犯《茶法》,販賣私茶,強取豪奪,謀取暴利的貪贓枉法行為堅決不容,堅持”法立令行而在于嚴“的原則,被朱元璋賜死,雖然他失去了一位“駙馬”,但卻保障了法令的威嚴,贏得了人心。
由寬容與原則對話引發(fā)的思考,使我想到現(xiàn)在有些同志,當一提到”寬容“也和那位年輕人一樣總是認為“不得罪人,當老好人“就是”寬容“或曰“有肚量”,由于這種對寬容的錯位認識和偏狹理解,常常表現(xiàn)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態(tài),在工作上不敢抓,不敢管,對管理上出現(xiàn)的問題不敢問責,不敢從嚴追究,就安全生產(chǎn)而言,為什么我們有些管理人員嚴不起來,細不下去,管不到位,深究其因,歸根到底還是“怕得罪人,當老好人”所致,比如對“三慣行為”熟視無睹,對“三違”現(xiàn)象不敢嚴查嚴究,甚至還出現(xiàn)縱容”三違“行為的現(xiàn)象。試問安全這個“天字號”工程都不能裝在心上,對保護職工生命表現(xiàn)出如此冷漠,這能說我們的胸懷開闊么?能說是一種”寬容“的美德么?!
其實,在安全管理上,敢于嚴字當頭,敢于嚴加管理,敢于嚴厲問責,這些和寬容一樣,確實需要一種開闊的胸襟和敢于負責的精神,對“三違”不能容,對各類安全事故不能容,尤其是對自己在管理中出現(xiàn)的失誤也堅決”不寬容“,這更需要一種境界和膽魄。如果我們的各級管理人員都能做到層層嚴管,敢抓敢管并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我們的安全生產(chǎn)就會有堅實的保障,職工生命就能得到關(guān)愛和保護,這不是最大的善行,最大的美德,最大的寬容么?
安全生產(chǎn)是大善之舉,嚴管是大愛之心,讓我們在嚴細實的管理中共同獻大愛之心,行大善之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