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勝
  時光飛逝,人們在忙忙碌碌之中走過龍年,迎來蛇年。十二生肖輪流值年,詮..." />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陳景勝:蛇 年 話 說 蛇 文 化

作者:陳景勝 2013-02-13 21:28 來源:煤礦安全網

  蛇 年 話 說 蛇 文 化

  陳景勝

  時光飛逝,人們在忙忙碌碌之中走過龍年,迎來蛇年。十二生肖輪流值年,詮釋著東方之國崇尚生靈的美好文化。聯(lián)想到癸已蛇年,也是辭舊迎新、憧憬未來的熱門話題。在農歷“蛇年”到來之際,話說蛇文化,還是滿有情趣的。

  蛇文化在世界文化之中的發(fā)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中國,華夏先祖?zhèn)儗D騰崇拜,動物崇拜還有古老的天文學相結合產生了中國特有的生肖文化。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都會伴隨一個相伴一生的生肖,而這個生肖則就是這個人一生的吉祥物。

  蛇在中國的傳說之中一直都是一種十分傳奇和神秘的存在,漢族之中將蛇視為靈物,具有吉祥和神秘的能力,而被視為漢族人們的始祖的女媧就是人面蛇身之蛇,所以可以說蛇文化和人類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上古時期,人們既畏蛇又崇蛇,由此產生了很多關于蛇的神話傳說。中國神話中的開天劈地神盤古是“龍首蛇身”,反映了原始社會的蛇圖騰崇拜。歷代君與臣的禮服上繡的非龍即蟒,表示了對蛇的重視。民俗民風中有游蛇燈、賽蛇神的娛樂活動,文學作品中更有知恩圖報的靈蛇、可愛的蛇女以及以蛇為題的詩篇。但另一面,人們厭蛇、怕蛇,有關的寓言、故事中相當一部分是說蛇的陰險狡猾、狠毒可怖。

  西漢開國君主劉邦曾經“斬白蛇起義”,白蛇被指為“白帝子”,“帝子”當然是龍,可它的本相又是蛇。而從地下出土的文物看,無論玉龍、陶器龍紋或用蚌殼、卵石擺的龍,形象都是蛇身。清代對龍袍上的龍紋有明確的規(guī)定,皇帝是九五至尊,只有皇帝的龍袍是五爪龍,皇帝以下大臣的都是四爪“龍”,稱為蟒。《大清會典》中記載:“凡五爪龍緞立龍緞團補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頒賜五爪龍緞立龍緞,應挑去一爪穿用。”由此,人們得出“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結論。

  蛇實際就是中國傳說中龍的主要原形,因而蛇在中國人心中有著重要位置。

  蛇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至深,在古人的觀念里,造物主女媧創(chuàng)造人,也創(chuàng)造萬物。漢初馬王堆出土的帛畫中,就有人首蛇身的女媧神像。傳說在夏商周三代,吉祥的龍就是由蛇加以神圣化之后而形成的。根據(jù)是,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時,人們就崇拜蛇為圖騰。后來,又以蛇圖騰為本體,給它裝上了鱷嘴、鹿角、鷹爪、魚鱗、蜈蚣尾等飾件。這樣,赤條條的蛇就變成了錦鱗電目、鱷嘴虬髯、鹿角鷹爪,舒卷自如、升天入地、吞云吐霧的結構復雜的神龍。

  據(jù)研究,蛇的祖先跟恐龍的祖先同約于二億年前的三疊紀后期出現(xiàn)。而“蛇文化”,在中國算得上是源遠流長。

  蛇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被稱為“小龍”,被視作是龍的化身,王充在《論衡》中說:“龍或時似蛇,蛇或時似龍。”又說:“龍鱗有文,與蛇為神。”鄭玄注《尚書大傳》亦指:“蛇,龍之類也,或曰:龍無角者曰蛇。”《后漢書·襄楷傳》有“夫龍能變化,蛇亦有神,皆不當死”之語,都表示古代的蛇亦有龍像。《述異記》引民間傳說:“水虺百年化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確定龍是由蛇演化來。

  中華各民族多有崇蛇習俗。委蛇是傳說中的澤神,《莊子·達生》中對委蛇有生動描繪,說見委蛇者可成霸業(yè)。這種龍的原型,被看作是象征神異和吉祥。民間有許多蛇郎故事,都是青春、力量和奮斗的象征,如漢族的《蛇郎》,傣族的《四腳蛇阿鑾》,黎族的《大姐和五妹》,壯族、瑤族、德昂族的《蛇郎》,僳僳族的《大姐和三姐》,苗族的《蛇郎和阿宜》,土家族的《龍郎和秋娥》。云南花燈劇有生動的《七妹與蛇郎》。

  大理白族居住的蒼山洱海地區(qū),遠古為澤國,人民長期與水患奮斗,便有了“蛇骨塔”的故事,它生動地塑造了一個身綁利刃奮勇深入蟒腹為人民除害獻身的英雄形象。而今,蛇骨巨塔矗立大地,昭示著光照日月的白族崇高文化理念。

  在基督教文化圈里,蛇被視為邪惡的象征,因為蛇曾誘惑夏娃吃禁果。同時蛇又代表著神秘與權力,摩西請求上帝給他神奇的力量,以向人們證明上帝的能量,上帝讓他擲下權杖,摩西遵命。權杖落地后,化作游蛇。上帝又讓摩西抓住蛇的尾巴,蛇在摩西手上又成了權杖。因此在《圣經》中,蛇是邪惡的,同時也是智慧的。

  世界各地神話傳說中的大海蛇,不管是北歐神話的耶夢加得、歐洲文化中的海德拉,還是日本的八岐大蛇,都被視為當?shù)氐乃?,它們發(fā)怒時會引發(fā)洪水泛濫、海嘯等災難,是各地人民敬畏的對象。此外,位于加勒比海的法國海外大區(qū)馬提尼克是雙線細盲蛇的標本產地,其旗幟上有四條吐信的蛇的圖案。而墨西哥國徽上的圖案,是一只嘴里叼著蛇的雄鷹。

  在東方,古代醫(yī)學有關神話中,常有蛇與一些神同時出現(xiàn)。某些地方的人們做宗教儀式,禱告祭司用手持蛇。我國高山族至今仍把蛇作為吉祥的象征,許多用具、神位上都刻有蛇的浮雕。由于在古代知識沒分科,蛇象征著一切知識,而代表特種職業(yè)的醫(yī)生是從“有學問”的人群中最早被分化出來的,因此,迄今許多國家醫(yī)生的職業(yè)標志仍是蛇。在西方,世界文獻上最著名的“醫(yī)神”是古希臘的阿斯叩雷波(Asklepos),他被人們描繪的形象是手持一根長杖,長杖周圍蟠繞著一條蛇,長杖表示邀游各地之意。“無害的靈蛇”象征著健康、長壽。古代醫(yī)學與宗教有密切聯(lián)系,蛇徽標志是古代圖騰崇拜的引伸。

  《金蛇狂舞》這是著名的中國古代名曲,蛇是動物中對身體控制的最出色的,在所有的陸生脊椎動物中,只有蛇是沒有腿腳的,如果開一個動物界的奧運會的話,它應該算是殘疾運動員。它是用整個的身體在做事情,用身體跑,用身體纏抱獵物。當然,這首歡快的樂曲除了表現(xiàn)它的物化的形體,還探究著它精神的靈性。

  自古以來,人們既畏蛇又崇蛇。崇蛇風俗,源遠流長,中外都有。在我國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福建省至今仍有蛇廟、蛇俗,它的簡稱“閩”寓意門中有一條“長蟲”即蛇。臺灣排灣人奉“五步蛇” 為祖先。華東江浙等地有祭“家蛇”的風俗,人們熟知的“望子成龍”、 “龍鳳呈祥”、“游龍戲鳳”等吉祥語,是以龍為男性、為陽;月中玉兔是太陰月中之物、為陰。生肖蛇兔相配即為“陰陽合一”,寓意夫妻和諧、家和萬事興,這是一種美好的祝愿。

  與蛇有關的成語、諺語、歇后語、對聯(lián)、燈謎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還有文學作品中的蛇、寓言故事中的蛇、詩詞中的蛇、民間故事中的蛇、藝術作品中的蛇、工藝品中的蛇、繪畫中的蛇、剪紙中的蛇、郵票中的蛇等等,無處不有,家喻戶曉,廣為流傳、崇尚。

  蛇在維護生態(tài)平衡中有著重要的生態(tài)價值,被稱為“無腳貓”,它能有效地扼制鼠類的惡性膨脹。一條銀環(huán)蛇一年可吞食130只老鼠;而一條眼鏡蛇每年吞食的老鼠可達300只。蛇捉鼠的本領和進攻追擊老鼠的本領大過貓,這是因為蛇能深入洞穴之中,直追得老鼠無路可逃,直至全部吞食它們。

  每當冬季到來,氣溫降低,蛇就開始選擇干燥的洞穴、樹洞和巖石縫隙作為蔽身之地,進入冬眠。因為蛇屬于冷血動物,體內的溫度隨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冬天,外界溫度下降后,蛇的體溫也下降。因此蛇類就采取冬眠的方式來適應低溫環(huán)境。這期間,蛇不吃不動,僅依靠消耗體內越冬前儲備的脂肪來維持生命活動的最低需要。在冬季這樣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散居冬眠的蛇類死亡率高達1/3到1/2 。如果群居冬眠就可使周圍溫度增高1~2℃,還可減少水分的散失。

  當蛇進入冬眠狀態(tài),完全失去了活動能力的時候,老鼠報復蛇的時機到了。它們開始挖洞尋蛇,找到冬眠的蛇便食欲大開,就像啃咬其它美味佳肴一樣大快朵頤。這種現(xiàn)象正如人們形象地總結的那樣:“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

  蛇類爬行動物具有“靈動、敏感、傲視、勇敢、神秘”的形象習性。作為生肖蛇文化,傳說中對屬蛇人的看相褒貶不一,眾說紛紜。已年生人,其性穩(wěn)和才智。好安排進退,甚喜交際。有高尚品質,受朋友好評。帶有勇敢、親切,享運晚年幸福等。已蛇的正面象征意義多種多樣,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幸運、吉祥和神圣;二是追求愛情和幸福;三是長壽、生殖和財富;醫(yī)藥和醫(yī)業(yè)應用。

  隨著城市現(xiàn)代化腳步的加重,蟒蛇早就已經逐漸的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之中,人們只能夠在動物園或是野生公園之中看到蟒蛇的身影。

  蛇遇干擾時,會把頭部和身體前端高高舉起,并且不斷吐出舌頭,那叫吐信,目的是要探測來者,蛇的嗅覺靠吐信,極靈敏。

  蛇還是鼠類的天敵,蛇食昆蟲,盲蛇專吃白蟻,很多種蛇在消滅鼠害及農林蟲害方面有著積極作用。

  在天氣預報和地震預報上,諺語有“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蛇對震前地殼內部運動極為敏感,科技人員把蛇作為動物前兆預測的觀察對象。作為仿生學,蛇在工業(yè)技術及軍事上也十分有意義。

  了解和掌握了蛇的特性及活動規(guī)律,毒蛇和蛇傷是不可怕的。那種“見蛇就打”是不可取的。

  龍年已去,蛇年到來 ,華夏兒女,大夢復興,強國富民,小康齊奔。


 

煤礦安全網(http://m.myworldofnumbers.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